云霧山麓布依寨,文明新風吹興家田
在貴陽市東北部的云霧山腹地,一座青瓦白墻的布依族村寨靜臥于蒼翠之中。這里是白云區(qū)牛場布依族鄉(xiāng)興家田村——一個承載著“第七屆全國文明村”榮譽的鄉(xiāng)村振興典范。2025年3月,當這塊象征中國鄉(xiāng)村文明最高成就的牌匾懸掛在村口時,村民們知道,這條從“孫家田”到“興家田”的蛻變之路,終于迎來了歷史性的加冕。
一、村莊基因:民族底色與生態(tài)本底
興家田村位于白云區(qū)東北角,距離區(qū)政府16公里,全村面積8平方公里,6個自然村寨如星辰散落在云霧山麓。全村262戶人家中,布依族人口占比高達80%,輔以苗、彝、仡佬等少數民族,形成獨特的文化熔爐。村莊名“興家田”源自解放初的愿景——村民將原名“孫家田”改為“興家田”,寄托“家田興旺”的樸素理想。
這片土地被賦予雙重生態(tài)桂冠:貴陽市“水缸”:95%區(qū)域屬北郊水庫水源保護區(qū),溪流縱橫,3座水庫如明珠鑲嵌;省級森林村寨:林海覆蓋山巒,2022年獲貴州省森林村寨認證。
村民世代守護著“六月六”歌會、布依地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,在青山綠水間延續(xù)民族血脈。
二、黨建引領:三變三合破繭重生
誰能想到,這個全國文明村曾是“問題村”的代名詞?過去的興家田村,干群疏離、班子渙散,發(fā)展舉步維艱。改變始于村黨支部的“筑固工程”:頭雁領航:“80后”女支書黃芳琴帶領黨員入戶走訪,將村民訴求轉化為行動清單;機制革新:推行“四議兩公開”民主決策,建立“周例會、月聯(lián)動”議事機制;空間再造:打造“一站式”黨群服務中心,整合矛盾調解、兒童之家等功能空間。
如今的村兩委班子平均年齡僅42歲,36名黨員與3名駐村干部形成合力,將“問題村”鍛造成黨群融合的“明星村”。
三、產業(yè)振興:一核四翼展翅高飛
2024年,村副主任羅明周參加貴陽高素質農民培訓后,提出“山體運動旅游”構想,由此催生“一核四翼”產業(yè)格局:
運動核(山體運動):徒步熱線:15公里“紅旅研學徒步線”串聯(lián)云霧山刀脊險峰,2024年吸引游客超萬人次;越野引擎:“云霧秘境越野基地”開發(fā)4級賽道,40輛山地車盤活林下荒地,年增收3萬元。
四翼齊飛:研學翼:廢棄礦區(qū)蛻變?yōu)?000萬元投資的云霧山研學基地,星空圖書館與500門課程靜待學子(2025年6月投用);打靶翼:50畝荒坡變身“靜謐獵場”,特警實訓項目帶動區(qū)域聯(lián)動;農耕翼:八卦葫蘆田里,草莓辣椒采摘園延伸產業(yè)鏈;文化翼:布依古歌融入研學課程,非遺成為活態(tài)資源。
2024年前三季度,村集體經濟收入飆升至28.61萬元,較上年暴增218%,徹底告別“空殼村”歷史。
四、人居蝶變:五治融合塑形鑄魂
行走在今日興家田,處處可見文明基因的物化表達:治房:統(tǒng)一布依風貌立面改造,磚混結構住房達95%;治水:“三水同治”鋪設萬米管網,4座污水處理設施守護水源;治廁:243戶改廁采用首廁驗收制,告別露天旱廁;治垃圾:24個密閉垃圾箱+7名保潔員,實現日產日清;治風:紅黑榜推動“婚事新辦、喪事簡辦、其他不辦”,濫辦酒席絕跡。
村規(guī)民約從墻上走進心里,7名保潔員維護的不僅是環(huán)境整潔,更是省級文明村的尊嚴。
夕陽為云霧山鍍上金邊,研學基地里孩子們的歡笑聲穿過布依人家的青瓦白墻。從“孫家田”到“興家田”,這個曾因家田興旺愿景得名的村寨,如今以文明為犁鏵,耕作出更豐饒的精神沃土。當2025年新掛牌的“全國文明村”牌匾在村口熠熠生輝,興家田人明白,這并非終點,而是文明星火照亮鄉(xiāng)村振興新征程的起點——在白云深處,一個“環(huán)境美、民風淳、產業(yè)興”的和美鄉(xiāng)村樣本正拔節(jié)生長。